寂寞的根源
忘记哪位朋友在他的blog上写过——寂寞,如影随形。 不用上班的日子,是可以一觉撑到阳光穿透米黄色窗帘,刺开醒忪的睡眼。午后,我有一杯冰橙,一袋洽洽,一部影碟。把门反锁,慵懒于竹席上,便是一个人的世界,独沽一味宁静的时光。生命里总有一些事或人能让你为之动容,亲人、朋友甚至熟悉的陌生人。想念他们,想念一种口吻、眼神、话题或是情境。当你惊觉想念正在进行时,寂寞早已十面埋伏。如果此刻有人问你最最想念的人会是谁?我想你可能浑然片刻,好让自己茫然的意识在不知今夕昨夕的氛围中辗转回来。 一次聚会,推杯换盏烛影摇红之时风正轻云正淡。和好友流涟于人声嘈杂灯火迷离之中,竟偶然邂逅曾经深爱的女子。那一刹那,流光飞舞,时序轮转,恍如隔世。灯光游移,众里寻她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。我来不及看清当时的模样和容貌,但肯定那一定是她。尽管久未谋面,不知道是至以为念,还是缘分挥发,除了彼此似乎略带惊诧异样的眼神久久凝视外,竟没有一句寒喧的话语。我试图看得更清晰一些,距离她再近一些,忽然间感觉到她挥手将一个东西仍向我,慌乱中那是一封信函,隐约能看到力透纸背的墨迹,似乎千言万语尽在其中。我正要拆开来看,一旁的好友好意相劝说当即开封有失礼仪。一时有些犹豫,待再回头看她,已悄无影踪。正要寻觅时,耳畔传来熟悉的铃声,由远及近的响起。再环顾左右,上穷碧落茫茫不见,一切瞬间消逝。原来是一场梦,那么真实却又那么虚幻,又止于一阵电话铃响。于是醒来,后悔不迭听了好友一言,而唏嘘于信中是何文字……我想很多人大概都或多或少的相信梦境预示未来这一古老命题,也正因如此才突现出梦里虚与实、眞与假的悬念,才是耐人寻味之处,一如港台剧开始时总不忘郑重宣告“本故事纯属虚构,如有雷同恰似巧合”。因为对方并未寄来信函,我最终也未看到其中内容,梦里看似虚构的情节,却有着眞实的结局。那缘份不停留,像春风来又走的感觉,到后来便是现实的预演,或许都曾期望改变结局,但宿命最终让彼此相识于桑梓又相忘于江湖。梦境最终消蚀的只剩思念的残赅,思念却如杯盏中剩存的残酒,挥发的清淡寡味。很久以后,偶然一个人独处时,梳理起这段往事,反倒很平静,感觉那也许是最完美的结局。共2页,当前第1页12 有位作家说,人一旦拥有了某些东西,终将被他拥有的东西束缚住(张贤亮?是他吗?)。可是怀念从前回味往昔,可能已不在意当时的人或事,在意的仅仅是那份感觉,这或许是寂寞的根源?生活偶尔像某段旋律中拖沓的节奏,然而又没按键可以快进,不得不去聆听和面对。也许自己可以吹起略带寂寞意味的口哨,调寄那份交响的律动。 寂寞,生命中一种本可承受的轻,无远弗界,穿越古代到现代,真的是如影随形。在米芾的法帖中是断云一片洞庭帆的澄练和飘逸,在曹学芹的诗篇中是一帘幽梦同谁近的洞明与惆怅,在蔡琴淳厚与优雅的歌声中恰似爱人的温柔,还有那一段似乎被遗忘的时光…… 共2页,当前第2页12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