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的诗句——《秋波媚》
秋天的诗句——《秋波媚》 《秋波媚》原文 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 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 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 灞桥烟柳,曲江池馆,应待人来。 《秋波媚》作者简介 陆游(1125年11月13日-1210年1月26日) 南宋诗人,字务观,号放翁,浙江绍兴人,汉族。12岁即能诗文,一生著作丰富,有《剑南诗稿》、《渭南文集》等数十个文集存世,存诗9300多首,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。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,尤以诗的成就为最。自言“六十年间万首诗”,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。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、卖国贼的仇恨,风格雄奇奔放,沉郁悲壮,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,在思想上、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,在生前即有“小李白”之称,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,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,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。为南宋诗人之一。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,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。陆游的著作有《放翁词》一卷,《渭南词》二卷。他的名句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”、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。 《秋波媚》简介 作为一位爱国诗人,陆游的诗作虽是笔力寻常,却有非凡意气。所以读陆游诗词,不可不知人论世,查其意旨。 陆游一生坎坷,极少被用,其主战思想为当权者所不容。而此词则作于他一生中少有的受到任用的时期。当时他在南郑担任军务,身着戎装,往返前线,前方有利的形势、军队壮阔的生活以及自身抱负的得以发挥,使此时的他充满了豪情壮志。于是初秋登高,遥望长安南山,不禁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首豪气干云的《秋波媚》。 秋到边城角声哀,烽火照高台。悲歌击筑,凭高酹酒,此兴悠哉。 多情谁似南山月,特地暮云开。灞桥烟柳,曲江池馆,应待人来。 上片前二句写边城秋景,作为全词底色。何为“秋到边城”?秋者,秋风也。风起而知秋。秋风里含着边角哀声,这是听觉。“烽火照高台”,简单一个“照”字显得格外明亮大气。烽火冲天,高台屹立,这是视觉。一视一听,边意浓重,倍显苍凉悲壮。是为底色。接着二句则是作者于高兴亭中的活动。高唱歌,痛击筑,登高喝酒,好不痛快。直截了当的场景描写大开大阖,毫不做作之余,还暗点易水送荆轲故事,与下文暗合。 上片无甚采处,本词匠心多在下片。 饮酒乐甚,身心已疲,作者静静地伫立在栏杆前,北望长安南山。南山,即终南山,曾是多少人吟诗的对象啊。可如今暮云遮月,暗不可见,正如中原大地仍沦贼手。正在此时,善解人意的暮云竟让开一角,放得月出,好一轮南山明月。南山可见,长安还会远吗?想那城外灞桥烟柳,年年可还抽枝?城南曲江诸亭台池馆,可是不再有人游玩了。明月啊明月,你既多情邀我,我又安忍不赴?灞桥,曲江,多少年来不见文人雅士,也该等急了吧?不要紧,我这便挥师北上,一鞭直渡,复我大好河山。 前二句,运用拟人、反客为主、移情于物、情景交融等法。明明是作者心系南山,却偏说南山明月无限多情。后二句,运用拟人、反客为主、想象。明明是作者渴望收复山河,却偏说山河等待游人游览。赤子之心充溢于字里行间,作者对国家的一片赤诚令人不禁为之感染。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,描绘出上至"明月"、"暮云",下至“烟柳”、“池馆”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、胜利归来的情景,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。词中大胆的想象、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。 |